Sy說:「值得注意的是,同樣一群人會持續參與(非法交易),舉例來說,有個主要買家是外國人,他被抓了好幾次還是持續在經營走私,因為野生動植物走私的刑罰是可以保釋的,如果被捕,他只要交保就可以脫身。
許多世界觀、詩作、美學表現、聲音、知識,都因為語言的消逝而一同化作塵埃了。也就是說,從我們的視角去創造媒體,透過媒體傳達我們的憂慮,讓大家了解這世上有比企業抱負更複雜的議題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語言地圖(UNESCO Atlas of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,為由挪威政府支持聯合文教科文組織所出版的刊物,分別於1996年、2001年、2010年出刊三版,目的係為提升政治人物、瀕危語言使用社區及一般大眾保存瀕危語言的重要性,並且提供衡量瀕危語言的指標)指出,世界上有逾6000種語言,其中2500種都面臨消失的危機。樹根再怎麼強健的樹木,在批評的浪潮與世人的遺忘下也會倒下。現在急迫需要建立與馬雅智慧相結合的教育系統,這並非要延續殖民概念,而是把經濟、藝術、健康、娛樂、由我們的世界觀所建構出的一切,都融合在這個教育系統之內。我們的確該發聲了,更重要的是,我們不能只是作壁上觀——我們必須有所行動。有很長一段時間,我們是大樹。
文化被破壞,就像前人種的樹被連根拔起一樣,深深傷害了人類。文字經歷過演變,帶領我們以新的方式在這個國家生存下去,證明我們的世界真實存在。文:安東尼・伊安納里諾(Anthony Iannarino) 改變的承諾 讓我們假設你已順利走完發掘的程序、提出絕佳的解決方案,並且跟關鍵的利害關係人提報了。
例如計程車車行原本可以創造像Uber這樣的服務,但沒有。我驚訝地發現到,某件案子已經在管道1741天了。你可能不願了解,你的目標客戶距離做出改變的承諾有多遠。拒絕改變可能導致過時、無關緊要,或一家公司甚至整個產業徹底消失。
你可能會不好意思,深怕這樣的要求會冒犯對方。但真正讓交易置於險境的是從不進行這些對話。
她保證會回頭找你,但你還在等待回音。不改變可能是最壞的事 改變很難。這些準客戶尚未承諾踏出下一步,就算你相信他們最後一定會買。那是因為多數列在圖表上的根本不是機會。
那是唯一能讓你推進銷售過程的方式。1975年,當一名柯達員工發明數位相機時,管理高層不了解其所代表的意義而拒絕行銷這種新技術,深怕傷害公司利潤豐厚的軟片生意。我得用智慧手機裡的計算機才能算出,這個「機會」只差幾個月就要過它的五歲生日了。但布幕上有數十個機會遠遠超過九個月的標準。
很可能是銷售經理問過業務員:「你覺得有可能在這一季成交嗎?」業務員給予肯定的回覆,於是就把預計成交日設在該季的最後一天,以便有最充裕的時間來完成交易。大型連鎖飯店原本可以創立Airbnb,始終沒去做。
事實是,改變雖難,不改變卻往往蘊含更大的危險。如何獲得改變的承諾 你可以提出幾個強有力的問題,讓目標客戶思考改變的必要。
我很好奇,那家公司的銷售管道中,到底存有多少真正的機會。其中有些人會繼續跟你會面,你們也許會有許多場愉快的對話。有次在我拜訪某家公司時,碰巧遇到一位高階領導人正在審核前線銷售經理的展望。正是進行這些對話的本事,能將你從「業務員」轉變成「受信賴的顧問」和「策略夥伴」。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《成交的藝術:達成交易的十個關鍵承諾》,天下文化出版 *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。如果它是小孩子,都快要上大班了。
在獲得準客戶「改變的承諾」之前,你擁有的一切都只是引線。三個月過去,雖然進行過數次不錯的對話,卻不見任何進展
是否有非常想要購買的新玩意兒?如果要說服我們延遲一年再購買,就得提供豐厚的財務誘因。如果我們沒有猜對是正面或反面,就會損失一千元。
然而,通常比較聰明的做法是接受損失。同樣地,二○○○年代初期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也不令人意外。
假設我們參加擲硬幣猜謎,賭金為一千元。我們重視的是未來幾天和幾星期以內的事情,卻不怎麼在意未來一年,更別提未來十年的事。事實上,我們確定自己早已預知這兩次的市場崩盤。我們無法預測市場的短期走向(長期的預測能力更是奇差無比),卻根據這些無用的預測定期買賣股票。
一旦出售就等於被迫承認我們犯了錯,還得承受懊悔的痛苦。我們不願意脫手,除非股價回升到當初的購買價,或是非常接近當初的購買價,然後告訴自己已經損益兩平。
當我們面臨虧損時,可能會願意承擔額外的風險以彌補損失,例如,假設某檔股票市值下滑,我們可能會買進更多,有時稱之為加碼下注,目標是在離場前達到損益兩平。我們忘了當時面臨的不確定性,更忘記事後證明過當時的預測完全錯誤。
我們對於過去的記憶相當不精確,同時錯以為未來的事件是可預測的,但事實並非如此,最終做出了讓自己後悔莫及的大型投資決策。那麼,贏家可以得到多少獎金,我們才願意參加?一千元的獎金自然是相當合理。
在第二章時我們提到,多數人會活得長久,但是我們做出財務決定時並未考量這項因素。但若想要改善金錢管理的成效,仍得先了解阻礙我們的二十二種錯誤思維。我們的祖先不需要為未來的退休生活存錢而費心限制自己的消費,但我們確實需要自我控制,即便對多數人來說,這是一輩子要努力克服的難題。要完全克服這一長串的錯誤似乎太過嚴苛,但若我們希望能有效管理自己的金錢,就必須接受這些令人難堪的真相。
七、我們拋售會賺錢的股票,卻死抱著會虧錢的股票 投資人多半是趨避風險的性格,但形容他們是趨避損失或許更為貼切。推斷近期將可獲利了結的人,可能假設市場將持續上漲,因此投資更多。
但我們依然故我,幾乎只看得到此時此刻與此地。或是假設市場將走跌,因此感到恐慌,急著出脫持股。
研究人員歸納出的錯誤思維清單,多半與儲蓄和投資相關,另外有一些則是和買房、領取國家退休金以及負債等有關。當金融市場上下震盪,便推測近期將可獲利了結或是市場將出現反轉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